实验室赵敏团队在前期 4000 米级作业型“海龙 IVE”ROV 、 万米级轻作业型“海龙 11000”ROV 以及“思源号”全海深 ARV 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海龙 6000”作业型 ROV 。“海龙 6000”基于海龙 ROV 自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 6000 米深海电动作业型 ROV 系统,采用中频高压供配电技术,支持国内主流科考船的搭载,配置高清摄像照相、机械手、高精度组合导航、声学探测系统等,配置了自主开发的 ROV 精细定位和巡线控制系统,该装备支持中山大学开展深海高清观测、精细取样、微地形地貌和浅层地质探测等海洋科学研究调查任务。
“海龙 6000”作业型 ROV 与国内其他同型电动ROV 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大推力电动推进技术。“海龙 6000”ROV 为了实现深海高效作业,研制了大推力电动推进器,实测最大系泊推力达到到250kgf,相比国内同型电动ROV推进器推力得到大幅提升,ROV 纵向系泊推力达到 600kgf,实现水平方向最大 3kn 航行速度;
(2)远距离高效配送电技术。“海龙 6000”ROV 采用 200Hz 替代 400Hz 中频高压供电方案,提高了脐带缆送电能力,将海龙电动 ROV 能力由 70hp 提升大 90hP(@21.2mm 缆×5000 米长度)。
(3)能量分配与安全管理技术。自主开发了ROV水下能量管理软件模块,结合不同的水下作业模式,通过对 ROV 水平和垂直面推进、照明等大功率设备电力的优化分配,实现ROV水下高效的能源供给和利用;自主开发了ROV脐带缆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融合ROV 水面水下电源、绞车和脐带缆工作状态等关键数据信息,为电动ROV系统安全状态评估和故障分析提供了数字化技术支撑。
(4)ROV 载海底声学探测技术。“海龙 6000”搭载了测深侧扫、多波束声呐、浅剖,实现了基于 ROV 平台的近底高精度地形地貌探测和浅地层剖面调查,突破了传统 ROV 强作业弱探测的传统限制,实现了精细探测与精细作业的融合。

团队基于“海龙 6000”作业型 ROV 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海龙”等 6000 米级 ROV 系统。 团队已完成了该 ROV 系统的集成和实验室测试(FAT)。2024年3-6月,在水下工程实验水池、拖曳水池大量开展了ROV 功能调试、耐压测试、系泊推力和航速试验、组合导航与巡线控制、航行噪声的测试、全功率考核试验、作业工具专项测试等功能和性能试验, 实现了对“海龙”系列电动 ROV 全功能和全性能的充分测试。2024年7-9月,完成声学探测系统的精细测试,实现了测深侧扫、多波束声呐、浅剖功能的水池精细调试。
该 6000m 级深海 ROV 科考平台,是实验室重点任务“海底多场传感与协同探测 ”的重要研究内容,为实验室大陆架划界的核心研究目标提供了海底精细探测的平台保障。
